《包身工》必修一

2022-03-10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
  
    “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
  
    “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
  
    “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
  
    “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4、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

   ⑴ 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

   ⑵ 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⑶ 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三、提问:27、28段主要写什么 

  (写老板剥削包身工的狠心。)
  

四、提问:29、30段主要写什么

  (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
  

五、老师小结

  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六、请同学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

    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的待遇。
  
    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