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二首(第一课时)
2021-03-23●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学生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点拨法。如《沁园春•长沙》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点拨理清词作脉络。
3.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在“境”“意”上的比较。
●教具准备
《长征组歌》中“过雪山草地”的音乐磁带;多媒体投影;cai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沁园春•长沙》,指导学生诵读全词,抓关键词理清脉络;分析体会上片的两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古来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揽胜,必生万端感慨。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杜甫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叹时运不济。这样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更以其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宏令吟赏者叹为观止。
二、解题
出示多媒体投影。
(或资料卡片的形式发放给学生)
资料卡片:
1.写作背景:19xx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自19xx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起,他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xx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沁园春:词牌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乐(兴起于隋唐,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融合而成,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会,故名)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毛泽东同志的词,皆属后者。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让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大的崇高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