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021-01-27
生5:老师,听了你朗读《月亮桥》,的确很感动。文章的题目很美,月亮桥就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题记很美,带有一种朦胧的意味;情感很美,有打动我的原因为证。但我又仔细看过几遍后,总感觉文章的语言有过分追求华丽之嫌,没有《金岳霖先生》的语言来得朴素自然,对不起,老师,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不知老师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生鼓掌)师:你能提出这样挑战性的问题我自豪!同学们请再次给她掌声鼓励。(掌声)呵呵,这个问题使我高兴的同时,也的确难住了我。把老师和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作对比,实在是给老师一个最大的鼓励。(生笑)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文章的好与不好,不是作者自己来评论的,而是由读者来决定的。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的确没有注意,也许她的感觉是对的,我在写文章时,可能有意和无意识中有这种倾向,不瞒你们说,在读中学的时候写作文,语文老师也曾给我的作文作过“追求辞藻华丽”的评语,可能是淘声依旧的病又犯了而自己没有发现,(生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下去后一定字斟句酌,把它好好的“装修”得自然大方些,再给大家汇报。(生笑鼓掌)五、写作布置:师:谢谢同学们和我一道共同分享了写作的感受,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师写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和评点只是想抛砖引玉,从你们的提问中我很受启发。我想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很多多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有亲情,有同学情,有朋友情,有师生情……那么下节课就让我们提起笔来,以“感动”为话题,一展你的才情,尽情抒写你心中哪动人的往事。下课,(生起立)谢谢大家!(生鼓掌) [教学反思]我比较赞成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教作文必须自己先能写一点。只有对写作有了亲身体验,积累一些感性的东西,指导学生才能具体、切实、有针对性。因此,本次《表达交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教学,我在设计时想,与其给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如自己写一篇文章给学生看,用作文教作文,以实践教理论。这节课学生被打动了,引起了他们感情的共鸣,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意义在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从而较直接地引导了学生。二是本次课在写作指导这个环节上,改由教师的问题设计转变为学生的阅读后的思考提问,创造了平等、民主、互动的氛围,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探讨,恰到好处地启发指导。这节课,学生听了我自己用配乐朗诵朗读的文章,他们感动了,在感动的同时充满了好奇,我知道这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千栽难逢的好机会,就一反自己来进行指导的老作法,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作文,提出他们心中想问的问题。学生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难题,这些问题的确是学生写作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时,有针对性的和学生切磋一些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兴趣就浓,就易于接受。说实在的,学生能否进行自主作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写作的情感,第二节的写作课上就证明了这一点,学生们都写出了许多感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