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及教育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情感价值与态度:培养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方法,品味生动、精彩的语言。
教学难点:巨人的变化和结果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今天我们学习的童话《巨人和孩子》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板书课题《巨人和孩子》
二、课前自读检查
1.本文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 )。
2.童话有什么特点?(生答后出示小黑板)
3.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词
栖( )息:停留。 肆( )意: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聆( )听:恭敬地听。 翩翩( )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4. 回忆作者的写作思路。(师生共同完成)
三、授新课。
1.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第二部分(3—10):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
第三部分(11—21):巨人省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
2.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2)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路点拨1)巨人由于自私带来什么后果?
2)孩子到来,花园发生什么变化?
3)哪件事使巨人深受感动,深深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引生归纳主题: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己痛苦。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领悟主旨,探究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转变前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私),从哪些语言和行动中可以看出?
重点抓住巨人粗声粗气地吼叫“我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的语言模仿体会其自私的特点。
2. 自私的巨人赶走孩子们后巨人的花园里变成了怎样的景象?此时巨人的心情(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孩子们呢?
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小鸟无心唱歌,树儿忘了开花;春天再也没有出现,夏天也不见踪影,也没有秋天(第8、10自然段)。巨人悄悄来到了小男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悄悄”“轻轻”表明巨人怕吓着小男孩,非常喜爱孩子的心情。
3. 转变后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些行动和语言可以证明?
①仿照(1)、(2)对比找出;②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悄悄”和“轻轻”两个词和砍倒围墙的动作,朗读“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的语言,体会出巨人内心勃发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