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2020-03-23

生1:第三节中以人们在电视上看见的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类比人类祖先的迁徙,“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写出了场面是何等之大。
生2:第五节中“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把人为什么会离家的内心世界揭示得生动、形象。
生3:第七节“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使“前方”像水中月,雾中花,产生一种朦胧美,诱惑人去探求。
师:同学们评得很好,作者意在告诉人们:离家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内心需求,有一首歌唱得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困守一隅的人来说,外面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他们凭着想象描绘外部世界的精彩色块,心中总有“出去”的念头,而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前方的不确定性,又令他们紧张,新奇,激动,欢喜,于是有了离家之举,这种离家就像一首朦胧诗一样染上了浓郁的浪漫色彩。
5、因为前方的召唤,于是人们便离家——行在路上,可登上征程,迎接他的是一场苦旅,这是为何呢?请一位同学读文章第十节思考。
①路途上的苦不堪言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1:“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受着皮肉之苦”。
生2:“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的所有惶惑与茫然”。
生3:以钱钟书《围城》与丰子恺散文中的例子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写出来。
②师:为什么有的人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中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场苦旅?是从什么角度观照的?
生:抽象为人生旅途观照的。说他是一场苦旅是从心里疲惫说的。
③师:作者写到:“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境遇舒适,但心情并不快乐,一样是一场精神苦旅。
师:说得好,抽象为人生之路看,人生实质上一场精神苦旅。
6、师:为什么人生的旅途不分彼此,都是精神苦旅者?作者是怎样思考这一问题的,同学们注意一下上下文,把它找出来。
生:“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
师:路升华为人生之路,这里的“目的地”象征什么?
生:理想、归宿。
师: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包含怎样深刻的含义?
生1:人生总是在不断地探索,总是不能满足现状,因而永远到达理想的彼岸。
生2:人生旅途之所以是一场苦旅,是因为理想难以实现,精神难有归宿。
7、  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生确是一种悲剧,可作者的发见远比我们深刻得多,让我们齐读11节,人的悲剧性实质还包括哪些?从书中找出来,注意标志性语言。
生1: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生2: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师:三句具体内涵是什么?
生1:人在外流浪又时刻惦记家乡,说明为情所困,这就是所谓乡愁;
生2:无法还家,说明永在外流浪,无法找到一生的归宿;
生3:“还了家”为什么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呢?说明人即使在实实在在的家,心中还有一个理想中的家,这个家就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