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

2020-02-13

本段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起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   10—5      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会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从而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⑧,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⑨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举例说明,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魅力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本段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以上两段是第3部分: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① 节选自〈〈黑塞说书〉〉,杨武能译,<<读书>>1990年第4期、1991年第3期。
标题为编者所加。有改动。②【跋涉】爬山趟水,形容长途奔波。③【望洋兴叹】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④【戕害】伤害。⑸【风魔】形容入迷极深的样子。现多写作“疯魔”。 ⑥【符箓】道士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鬼神,给人带来祸福。迷信的人认为它有很大的魔力。 ⑦【但丁】意大利诗人。 ⑧【《亲和力》】歌德创作的一部小说。⑨【举一反三】比喻懂得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同类的事。

读后须品味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