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2020-01-26

⑼[百舸] 许多船。舸,大船。
⑽[争流] 争着行驶。
(11)[击] 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12)[长空] 广阔的天空。
(13)[翔] 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4)[浅底] 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浅。
(15)[万类] 万物。
(16)[霜天] 秋天。
(17)[竞] 争着。
(18)[怅] 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19)[廖廊] 指宇宙的广阔。
(20)[苍茫] 旷远迷茫。
(21)[主] 主宰。
(22)[沉浮] 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
(23)[携来] 携,同。来,助词。
(24)[百侣] 很多的伴侣。这里指战友。
(25)[峥嵘] 原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26)[稠 ] 多
(27)[恰] 正当,正值。
(28)[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29)[意气] ①意志和气概;意气风发,文中即此意。②志趣和性格: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气用事。
(30)[挥斥] 奔放。
(31)[遒] 强劲有力。
(32)[指点] 这里是评论的意思。
(33)[江山] 一般代称国家,这里指国家大事。
(34)[激扬] 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35)[粪土] 用作动词,视……如粪土。
(36)[万户侯] 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万户,指诸侯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为他们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37)[中流] 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38)[击水] 游泳。
(39)[遏] 阻止。
(40)[飞舟] 飞快前进的船只。
(二)整体感知。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明确: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三)阅读品鉴。
1.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起统领作用的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2.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3. 思考、讨论:.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明确: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4. 上阙 词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由点到面)
5.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