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

2020-01-26

      鱼翔浅底——俯视——低景——动景
      (4)提问: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
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之热闹,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竞——突出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通过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面7句所描绘出来的景色或画面。(大胆发言,不拘一格)
      明确(借鉴例子):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脚尖,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3、品读上片后三句,思考词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感情?
      (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共产党内,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
   (1)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作为这些自然万物的主宰者人类,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2)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然后类比联想,“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词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重要问题。
  (3)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4、背诵词的上片。
    
 五、课堂小结
      1、明确:词的上片的词眼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明确:问题的提出方式是:由物及人,由大自然到国家、民族,由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姿过渡到民族的命脉及国家的前途。
      3、明确:色彩美和雄壮美决定了词作的昂扬基调,发出的问题深远重大,决定了词作的博大意境。
六、作业:“积累”“研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解读《沁园春•长沙》下片,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2、引导学生自学《采桑子•重阳》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
      下片中哪几个字标志词人由上片的眼前景的描写转入往事的回忆?
      明确:忆  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