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必修一

2020-01-26


    ② 关于写包弟的讨人喜欢与被送上解剖桌的问题:

      包弟讨人喜爱,人和动物本该和睦相处下去,是谁打破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局面?(动乱的社会现实)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动乱?巴金及其家人亲戚想保敢保吗?敢保能保得住吗?他没保且送出去了,说明什么?(人性弱点)该不该送?(策略)狗都活不下去说明什么问题?(衬托社会现实的黑暗)

    ③ 关于巴金的“轻松”与“沉重”:

      轻松:在那个社会环境把“麻烦”送出去,“轻松”是正常人的感觉。

      沉重:良心的自我发现,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对自己懦弱的羞耻感。

      这个心理变化表现了作者的心灵历程,首先说明作者勇于解剖自己,然后说明所处的时代缺少温情,缺少人性,充斥着残暴、淫威。自己甩掉了包弟的轻松与良心的沉重这一对矛盾,表现了对社会的担忧。作者在解剖自己,更是在解剖社会。

    ④ 关于巴金为什么受“熬煎”:

      失去的永远失去了,而对黑暗,作者不能奋笔揭露痛击,自己还要承受无辜的良心谴责,社会缺少人性,自己人格受辱,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不感到是受熬煎呢?因为作者所受的是漫长的精神伤害。

    ⑤ 思考与领悟:本文的写作基调:

      作者在文革中作为主人失去了包弟,作为丈夫失去了妻子,作为本应备受全社会尊重的作家受到了迫害。作者要控诉那个时代,怎样控拆?

       作者没有选择痛斥、揭露、声讨、批判、鞭挞等等,而是选择了写对一条小狗的歉疚,对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的忏悔。这一基调的确立,这种自我解剖比其他方式更有震憾心灵的力量,是自我反省,呼唤良知,呼唤人性的最深刻的范例。

    ⑥ 感受与鉴赏:

     a、思想价值:

      a、呼唤民主,反对专制;

      b、呼唤人性,鞭挞邪恶;

      c、呼唤文明, 揭露愚昧。
   
     b、艺术手法:

      a、角度独特──用自责忏悔解剖自己,去揭露鞭挞文革。

      b、写法新颖──用写小狗的命运反衬人的命运,用狗性反衬人性,以小事件反衬大社会。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