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凳湖(节选)教案
2020-01-08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通过对瓦尔登湖“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描写思考人类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理想家园。
参考答案:文中所描写的湖水的颜色尽管有很多变化,但都不是湖水本身的变化。视角的转移、天气的变化、湖水深浅不同,给人多种颜色变化的视觉感受,其实湖水本身是清澈五色的,以至于•连鲈鱼的横行条纹都清晰可辨,你会感到这种鱼是逃离尘世,到这清静世界定居的”。掉到湖中的斧头, “如果不把它吊上来,它会一直保持这个姿态,直到斧头烂掉”。 “大概陆陆续续有不少部落在湖边饮用过湖水,连连赞叹不已并测试它的深邃,接着又随世事的更替,一个又一个消失了,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一个春天也没漏掉 ! ”
“坚持着自身的纯洁”,其实寄托着梭罗的人生理想。 “或许上溯到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之时,那个春天的早晨,瓦尔登湖已经存在于天地间”,人们已经遗忘了瓦尔登湖的存在,但它依然是那么清澈纯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物质文明给人们带来的“先进”,为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速发展而倾倒,对物质的追求日益显露。可这就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 就是人们的精神归宿 ? 梭罗住进瓦尔登湖边,过着一种简朴的生活,这应该也是要“坚持自身的纯洁”。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的主旨是欣赏《瓦尔登湖》中的描写手法。
参考答案:例子: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见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在这些描写之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明净无尘,悠然自得的心境。因为只有在心中毫无杂念而与自然融为一体之时,才可能静观瓦尔登湖的水色如此细微的变化;几乎不需要什么华丽的形容词,就把湖水颜色的变化描写得充满情趣。作者之心与自然之物交融,正所谓“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王国维语 )
(3)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答案: 《黄山记》的作者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其第二部分回顾人们登黄山的历史,目的也是要说明社会发展了,古人不能去的,今天已不再是艰险。作者要说明的是“文明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人在大自然的面前充满着自豪。而《瓦尔登湖》的作者却是强调回归自然,他不是要存心抵制文明,而是要对人类的理想家园作深入的思考。
学生赞赏谁的态度,都应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谓战胜自然,并不表明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离不开自然,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理解所谓回归自然的问题时,要让学生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必然的,是不可阻挡的,,但人类的文明发展不应该以毁坏自己的家园为代价。应该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诗意地栖居于地球。
3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