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

2019-12-19

3.作者在上阕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4.背诵全词。
[参考答案:1、双调;长调 2、a(4 )b(4 )c(6 )d(6 ) 3、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末句以豪迈的气慨回答“谁主沉浮”,表明作者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
4.(略)
[评:这里有四个课堂作业题,包括语文常识题、语言理解题、语意思考题以及课文背诵,程度切合实际,时量适中,且要求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努力做到满意。因为这是语文能力的强化训练,也是教学效率的当堂鉴定。对此,教案的编拟者同样需要匠心独运。]
十、小结
上阕写景: 红、 碧、 浅、 寥廓 ==> 设问: 谁主沉浮
↓ 回答 ↑
下阕抒情:挥斥、指点、激扬、粪土 ==> 设问: 浪遏飞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这节课的重点,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诗词语言,结合音乐、图像,领会了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感受到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这首词上阕写景,用精当、形象的词语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景色,以设问结尾,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结尾仍用设问句,巧妙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
另外,这堂课同学们还选读了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如梦令•元旦》,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的词的常识和本节课的朗读方法,提高诗词的朗读、鉴赏水平。
[总评:这堂课力图将常规教学要求与钟德赣反刍式教学特色熔为一炉,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这就要发挥教者的优势,创造出一种新格局。这种尝试,虽然还只是个开头,但在我看来,是难能可贵的。]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