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备课
2019-12-10提示:读此文,我们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震撼力。这是两个伟大的生命,他们面对生活是那样的自强与快乐。面对死亡又是那样的坦然与宁静。“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们“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们“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陈村《去找史铁生》)。有人说没有轮椅上的罗斯福,便没有诺曼底的登陆;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没有张海迪和史铁生,便不会出现这样的“心灵对话”。
(参考《语文周报》,3.10)
2.荐读蒋子丹的《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
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史铁生
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
蒋子丹
史铁生是经常能给我们以惊异的那种作家。也许因为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
史铁生的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甚至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字,然后让你大吃一惊。这有点像有人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宣布与大伙性命相关的消息,并不因为其音量小而被忽视。比如,他在《我与地坛》里对我们说:“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因为他有一具残疾的身体,更因为他有一副健全过人的大脑。这么多年了,他在轮椅上年复一年地沉思默想,度过绝望而狂躁的青年时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思想本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切思想必定是忧郁的,何况如史铁生这样,从第一天得知自己将永远不能再站立起来的时候起,就一刻也不能停顿地冥思苦想着的人。这时候,我们忘了。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惟沉思的时刻。才是敏锐、富有。也是最强大的时刻。这大约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只是由于肢体的完整,由于行动的灵便,由于俗务的纠缠,更由于欲望的循循善诱,沉思的机会于我们正变得越来越稀少。史铁生不然,他有的是机会让自己强大,尽管他被迫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惟其强大,才可能这样平实地谈论死亡,既不夸张对它的向往,也不回避它的到来。就像一个操心家务的农夫,安排惊蛰开犁清明下种的农事,也预告秋季的收成一样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