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备课

2019-12-10

由此可见,如果要深入理解《我与地坛》的爱心,就不仅要强调关心肢体残疾者,更要呼吁关心心灵残缺者,包括用爱的追求健全自己的心灵。
    史铁生说:“你尽了浑身力气仅仅表达了它的很少的一部分,我觉得心里永远存在一些巨大的迷惑,简直是说不通也说不清楚的。”笔者拿起笔想表达自己对《我对地坛》的解读,其感觉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但我仍然企图勾勒出史铁生心灵思索的轨迹。因为只有这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才有可能不流于肤浅。作为一名读者,我热爱史铁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让我的学生们能贴近他的心灵。
                         (选自.3《语文教学通讯》,有删节、改动,作者:余一鸣)

2.                                       生命的原动力
                                                   ——读《我与地坛》
 一、自然的治疗:地坛——人生的导师
    《我与地坛》是一篇感悟生命的诗歌。
     文章以“我”与地坛的“缘分”起笔,表达了“我”与这荒园的某种命运联系。作者说“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这里的“等”“等待”颇值得我们来推敲。我不禁要问:它(地坛)为什么要等待呢?而且还是“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其目的究竟何在?我们还可以就此不断地发问下去。但问题显然在本段内难以找到颇具说服力的答案。只是到了第5段时,我们才渐渐理出文章的一些眉目来。于是作者的内心在我们面前缓缓地展开来了。
作者在他那金子般的20岁时突然失去了双腿,我们能够充分理解他难耐而苦的内心:“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他在这里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想了好几年。我想作者一定想到了为什么他会在20岁时突然失去双腿,但他肯定想不通这是为什么。也许是上帝的安排吧,正如与自古以来的人关于命运的看法一样,作者自然把这归之于“宿命”。于是,他感到也许他与命运中的某种事物是相联系的。而这种联系正是要告诉他什么。
我们来看,在时光的流逝中,他渐渐地领悟到在他面前的这园子所给予他或展示给他的原生状态的关系:“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了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