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诗赋论(节选)
2019-10-095、第五层次,阐述七言古诗的由来,详细说明了该诗体的特征和风格特征。强调了灵活和自由。引用李白的《将进酒》(全诗),为论述说明作了生动的注释。
6、第六层次,高度评价了五言律诗体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和诗歌写作训练的价值。强调五言诗体的“严整”。引用的诗句(有全诗和片段)着重从偶句的铺排、渲染和对偶等技巧的角度,形象表达了严整的章法和丰富多彩的思想如何达到自由的境地。
7、第七层次,引用《诗薮》的评论,从多角度进行比较,五言古与七言古的诗体表现作用,五言律与七言律的格律特征区别,五言古与七言古的意境差异,五言律与七言律在结构工整、对仗上的难易,说明七言律诗的特点。引用的诗句片段着重从工整、对仗以及意境等方面来印证上述的论述。
8、第八层次,阐述五言绝句在诗体的风格上的特点。引用诗句(全诗)和有关篇名来印证论述。
9、第九层次,从与五言绝句比较的角度,引用《诗薮》的评论,来说明七言绝句“文多于质”的概括特点,同时还从诗体的角度,具体说明七言绝句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与作用。
文中有三个层次采取了作比较的方法:第四层次,论述五言古诗体;第七层次,论述七言律诗;第九层次,论述七言绝句。
二.相关知识补充
(一)诗歌发展的大致历程
按照时间的顺序,诗体的变化大致脉胳是比较清楚的。大致可分为前诗经期,四言体期,楚辞体期,五言古诗体期,七言古诗体期,近体诗体期。
1、前诗经期(省略)
2、四言体
《诗经》中我国古代的诗歌集,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时代的诗歌。其中《国风》是主要部分,也是精华部分。风诗在形式上明显的特点是大体整齐的四言句型。如《关睢》四言句是两字一顿,这是古代诗歌的基本节奏。其次,连章叠句。这也是民歌的反复咏叹的传统。在用韵上有一个特点,至少隔两句用韵。而且总押在偶句上。这种押韵,至到后世的近体诗也是如此。
3、楚辞体期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诗体,楚辞其实是一种过渡形式,体制还没有完全固定。后人多以《离骚》为代表,也把楚辞称为“ 骚体 ”。它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过渡体。楚歌中出现了大量的七言句,为七言诗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国风体句式主要是四言,两字一顿。楚辞加入了“ 兮 ”成为五言,但仍是两顿。而七言句则出现了三字节奏,如“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其中 “ 生别离” 和“ 新相知” 就属于三字节奏。三字节奏的出现为七言诗出现作了准备基础。楚歌对于后世诗体发展的历史贡献首先应说它确定了三字尾的节奏。
4、五言古诗体期
《诗经大雅绵》中辊就有比较整齐的五言章节,可以看做五言诗的萌芽。春秋时期的《孺子歌》中有 “ 沧浪之水清,可以濯我足 ”可以说是五言诗的胚胎。班固的《咏史》是有史可据的最早文人五言诗。在汉代,乐府诗是一朵奇葩。其中也有不少五言诗。如《羽林郎》,《陌上桑》,《孔誉东南飞》等。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始终和歌唱分不开。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包括了五七言的作品;从五言或七言诗体说,其中也包括了乐府诗。五言古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