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人传》教学设计
2019-10-06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领悟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本文是自读课文,又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可指导学生充分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研读,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拓展法。何为名人,何为英雄,应崇拜和敬仰什么?在一个物质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太重要了。要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反复阅读课文,借助词典排除生字、生词。
2.在疑难语句下面画上横线,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揣摩、理解。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认真阅读课文,深刻理解《名人传》的创作意图,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名人效应”实在是威力无比。歌星的一支歌曲,球星的一个动作,影星的一部影片,甚至明星作的一款标新立异的时装,都会令众多追星族青睐、追求、崇拜。而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名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真真正正值得顶礼膜拜呢?让我们走进罗曼•罗兰,走进《名人传》,走进《〈名人传〉序》去寻找答案吧。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名人传〉序》一文。
(播放《〈名人传〉序》朗读录音,然后齐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自读方法指导
(1)对罗曼•罗兰及他的《名人传》,同学们比较生疏。所以要达到深刻、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其一要认真、反复地阅读文章,书读百遍,才能其义自见;其二要借助相关资料拓展性地研究阅读。
(2)前面,我们刚学过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两篇文章都是自序,可尝试运用比较阅读法,在对两篇文章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的异同对比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2.发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每个同学一份)。
附资料如下:
(1)作者简介
1866年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小的时候他身体很弱,但他的心灵却有着非凡的敏感,莫扎特、贝多芬等的音乐使他入迷,莎士比亚的剧本对他更具有奇异的魔力。1889年,罗曼•罗兰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作为官费生前往罗马研究历史。1892年回国后,他先后在巴黎几家中学和巴黎大学教授音乐史课程。在90年代中期发生的德雷福斯事件的影响下,一个信守个人主义的罗曼•罗兰不由自主地为社会主义思想所吸引。
罗曼•罗兰的初期文学活动集中于历史戏剧的创作,那时他认为戏剧是直接影响群众的最有效的手段。他的戏剧创作主要成就是以19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戏剧。”面对现代资产阶级精神道德的沉沦,他要“以共和时代的烈焰重新点燃民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信仰”。罗曼•罗兰前期的“革命戏剧”共有《群狼》等4部。
罗曼•罗兰希望建立起一种不是供少数人消遣,而是为群众提供精神养料的“人民戏剧”。他还为此写了一系列论文,汇成《人民戏剧》一书。可是他的这一努力从资产阶级那里得到的却是指责,这使他更痛切地感到被利己主义腐蚀着的资产阶级社会空气的龌龊。“让我们把窗子打开!让我们把自由的空气放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他这样大声疾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