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 骚 学案
2019-09-10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人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剖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等,令人感慨万分。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意志更加坚定,信仰更加明确。即使五马分尸,也改变不了自己。难道“我”的好修之心是可以惩罚的吗?反省明志,斗志弥坚。这一段以退为进,更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不悔的精神和品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了出来,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二、重点语段
1.“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
剖析: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一群小人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鸷鸟之不群兮”至“固前圣之所厚”。
剖析: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剖析:这首诗的中心内容,在于表现诗中“我”与险恶的现实难以相融这一基本矛盾,包括“我”与党人的矛盾、“我”与国君的矛盾和“我”自己思想上的矛盾。对改革弊政的困难估计不足,因而有了隐退的想法。但这种隐退并不意味着屈原妥协,这正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的品格和坚持理想的精神,表明他不愿随波逐流,并且“虽体解吾犹未变”。
4.“制芰荷以为衣兮”至“芳菲菲其弥章”。
剖析: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作者不惮繁复地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读起来,这几句诗给人无限郑重的感觉。其中,“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和前面的“复路”是相应的。
结构图解
节选内容每两句一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诗人自述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2.作者回顾自己从政遭遇的艰难,写了自己与小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也表明了自己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并抒发了自己对楚怀王的怨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