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1

2019-08-23

精析•重点解读
1. 品味语句
(1)诗人开篇“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有什么作用? 
诗人敏感地观察到,在秋冬携手的季节,早晨总是朝雾洋溢,而黄昏,又总是暮霭笼罩。“雾霭洋溢”短短四个字,就把时间精确地概括了出来,点明了晚秋的自然特色。接着,马上点明了第一节诗的主题:硕果累累的秋。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万物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历经春夏,这时已经结果了。因此说秋天和太阳结为密友,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比喻,也是十分合情合理,极其贴切的比喻。因为诗人清楚的知道,万物所以能有成熟的这一天,主要靠太阳的帮助。这是个忠实的朋友,可不能把它忘掉。要论秋,就一定要提到它。
(2)《狗之歌》中,母狗一直追到“尚未冰封的水面”暗示了什么?
暗示了小狗已被主人溺死。诗人省略这些环节,为的是将笔墨集中在描摹母狗的情态上,像描写一个人那样,从心理层面展现它的深情和悲痛。
2.鉴赏评价
秋的赞歌
——《秋颂》
这是一曲秋天的大合唱,是一首动人的田园交响曲,传出了悦耳动人的音响。在前两节诗里,诗人主要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秋天的美景,而在第三节里,他不仅动用了我们的视觉器官,还唤起了我们的听觉器官,读过这首诗后,仍感到余音娓娓,绵缠不绝,给人以曲已终而意未尽之感。因为它声色并茂,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这首诗是如此生气勃勃,还使人不由地联想起了孕育生命的春天。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他写到这儿,也情不自禁地自问起来:“春歌何在?嗳,春歌何在?可是他马上意识到,这种伤感的情调是没有必要的。你自有秋声,又何必对它们思念?”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更进一步地深化了他颂秋的主题,一扫世人对秋所抱的伤感、悲凉的情调,给秋注入了生命和阳光,使它焕发出温暖和煦的光芒。因此,即使是在晚秋时节,我们眼里仍然丝毫没有那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萧条景象,就连春来秋往的候鸟——燕子和知更鸟也仍在这儿飞上飞下,忙个不停,读者在领略了诗人刻意描绘的秋景以后,一定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些候鸟是因为贪恋秋色而迟迟不肯离去。的确,在见了这样的美景之后,谁还愿意离此他去呢?
    从这首短短的颂诗,我们可以看出,济慈不仅是个美的追求者,更是一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事实上,济慈的每篇诗,都充满了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调,正是从热爱现实,热爱生活这一点出发,他所追求的美,他所歌颂的美感都是具体的、真实的,因而也是相当健康的。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