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品简介
《秋颂》一个星期天,诗人漫游乡野,感到空气清爽,收割过的田地显得特别温暖。回来后就写了此诗。诗人从可见的秋实,可感的秋风,一直写到可闻的秋色,以色彩明丽的笔调、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出秋给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美好景象。
《不是死,是爱》以爱的肯定代替对死的恐惧。
《狗之歌》这是一首借助情境的描述以抒发感情的抒情诗。全诗始终以抒写母狗对小狗的爱为核心, 如她对小狗的亲吻舔梳; 她给小狗喂乳; 小狗被主人沉溺冰河后, 她哀伤的呜吠; 她洒下如颗颗金星般的泪水等等,构成了一幅凄清、哀婉的画面,具有极强的情感冲击力。
精析•整体感知
1.欣赏作品的形象
《秋颂》在作者笔下,秋天是“成熟和结果的季节”,是“带来祝福”的日子。这里所写的一切的景象或者意象,都不是一般的描写,不是单纯的反映,而是带着诗人的阐释(或者叫做感情的抒发)的,如把阳光说成“催熟一切的阳光”,又把阳光当作秋天的“好友”。济慈笔下的秋天是充实欢乐的。这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挂在藤蔓上有形的果实,也有无形的,只有诗人才能想象得出来的,如“果实都打心里熟透”。
《不是死,是爱》中的“神秘的黑影”,它的出现为诗歌染上了一种不祥、可怕的氛围,但最后那“银铃似的的回答”,又驱散了这种氛围,使诗意豁然明朗。
《狗之歌》中的“母狗”,在一天内得子之喜,失子之虑,丧子之哀以及误认月亮为子后的恼恨,是一个充满母爱,经历了悲欢离合,尝尽了酸甜苦辣的形象;同时把一个为下一代操碎了心的母亲的爱通过动物的象征使人看的见、摸的着。
2.分析作品的结构
《秋颂》
第一节:写“你”如何与太阳合谋,催动果实成熟,设计了种种收获的景象。
第二节:用一种速写般的语言,捕捉了“你”在田野、打麦场、田垄、溪水等场景里的身影。
第三节:写的是秋天的声音,昆虫歌唱、鸟儿呢喃、羊群咩叫,共同组成了美妙的音乐。
《不是死,是爱》
前段总结自己之前的不幸和痛苦,在表达了曾有的绝望之后,在最后笔尖急转,幸福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突然降临,打得她措手不及。
《狗之歌》
第一节:写一只母狗生了七条小狗。
第二节:写了母狗对小狗的爱护。
第三节:主人将小狗装进了麻袋。
第四节:母狗追逐着主人,小狗被沉溺冰河。
第五节:母狗误认月亮为自己的狗崽。
第六节:母狗发出哀伤的吠声。
第七节:母狗洒下如颗颗金星般的泪水。
3.赏析作品的内涵
《秋颂》:被不少评论者认为是济慈颂歌里最完美的一首。诗的主题是秋季的温暖和丰硕。人皆颂春天的美丽,而诗人则感到秋天的成熟也同样可爱。他是通过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崇尚来表达他对当时英国现实的痛恨和不满,并以此来对抗邪恶,升华现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济慈诗歌之美的源头还是现实。
《不是死,是爱》:这首诗以希腊人对时间的美好咏叹开始,既而回到现在,将病魔的缠身,死神的威胁,比喻为“一片片黑影”,而命运对人的支配,也被戏剧化地表现为神秘的黑影;诗歌的结尾以对“爱”的肯定代替了对“死”的恐惧。
《狗之歌》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诗人没有介入故事之中,而是保持了一种情感的克制。采用物化情思的手法,把为下一代操碎了心的母亲的爱通过动物的象征使人看的见、摸的着。使之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