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必修一

2019-08-01


  3、全班朗读26~33段,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 分析26段,并回答:

    ① 这一段是写什么的?(是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的)

    ② 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去表达这一段的中心?

      (第一句从面上作概括的叙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写,第三句举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③ 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表述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一个短语所指的内容: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

      “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

      “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

      “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

      “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④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

      (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⑵ 提问:27、28段,29、30段各主要写什么?

     (写老板娘剥削包身工的狠心。)

   ⑶ 提问:主要写什么?

     (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

    ⑷ 小结: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第二课时

一、 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6~8段 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12~17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

  24~25 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

  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