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堂教学

2019-07-18

 
生8:古有庄子云:“一生死,齐彭殇。”这得到部分人的认同,但我不敢苟同,生死岂能相等?人生在世,当运用毕生所学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司马迁若不忍辱苟活,又哪有《史记》如日月光芒照耀历史长河?邓小平若经不起三起三落的折腾,又哪有现今的中华盛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样是死,尚且有这么大的区别,更何况生死乎?
 
生9: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蜉蝣朝生暮死,夏秋之交生于水边,来不及啜露,来不及观月,便葬身于水。其生其死,可谓一也。但又有谁愿意作这般生死呢?又有苏子渔樵于江渚,侣鱼虾,友麋鹿,驾扁舟。虽无羽化登仙,但游尽赤壁,知鱼肥,识笋香,亦乐矣。倘说“齐彭殇”,使苏子英年早逝,临如画江山,谁吟“大江东去”豪放诗章?难怪王右军说:“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前两位同学都能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驳斥生死不能等同视之,而且举马克思、司马迁、邓小平等伟人例子,论证有力。后一位同学能同时从生命的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两个角度展开批驳,更是棋高一招。而且直接从《赤壁赋》中就地取材。
 
 [第四环节,拓展演练]
 
师:本课通过对《赤壁赋》的深入探究,并联系《兰亭集序》,帮助同学们建立了积极的生死观,掌握了不绝对化,多角度看问题的正确的思想方法。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将课堂练笔修改后写在作业本上交进来。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五环节,小结•作业]
 
附板书:
 
[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安排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它们借游赏之事,探索生命的意义、治学的道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中的教材选用的都是历史经典名篇,每一篇都闪烁着儒道释等百家光辉的思想。编者要老师传道的意图很明显。即非如此,看着这些影响历代、影响世界的如日月之耀眼光华的伟大思想就躺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又如何能不讲呢?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拟定为: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死观,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当然,也让学生领会了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的大家手法。整堂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读、思、议、写训练到位,而且全部围绕“生死观”展开,如一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
 
不足之处是:整节课容量大,节奏快,学生需要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才能跟得上。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