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
2019-07-18“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惆怅而已。
“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伤感如歌曰:“长离别,离别就会在眼前;说再见,再见可是太遥远……”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些句子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五、品味意境——我评《雨霖铃》
我们来回顾一下全词的内容。全词从离别前的氛围入手,营造了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然后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述,叙述了离别时难分难舍的过程;词的下片,词人通过想象,设想了孤清寂寞的别后景象。全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㈠名家评点
教师引导:其实,柳永的词不仅是《雨霖铃》情景交融,真切动人,他的大部分词都有此特点,请看词评家对柳词的评点:
⑴冯煦、夏敬观等词评家对柳词的评述。
“耆卿词,(能)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皆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冯煦《宋元六十一家词例言》
“耆卿词,善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写景无不工,造句不事雕琢,而叙事多平铺直叙。”——夏敬观《手评乐章集》
⑵王国维对意境的表述:
再引:柳词符合意境优美的要求吗?我们来看著名词评家王国维先生对意境的表述:
王国维说:“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必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口出是也。”——《宋元戏曲史》
㈡意境描述
师:下面请同学们参照王国维先生对意境的表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
示范:我也写了一段描述这首词意境的文字,现在我把它读出来,以供同学们参考:
[板书]:
离别前: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
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
离别后: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 ⊙[学生活动](理解思考这些评述,不懂之处提出询问。)
⊙[学生活动](理解思考,并与本课内容结合起来探讨。)
⊙[学生活动]口头描述(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和情感之后,运用联想的手段,将自我的情感融入到词的意境中去,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描述别离时的情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有自己的发挥。有点新意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都门外,长亭旁,清秋冷落,离别难。
不忍听,舟子声声催,秋风阵阵凉,寒蝉凄切断人肠。千言万语,化作泪水淌。不忍看,千里夕阳,暮蔼锁楚江;望前程,路茫茫,兰舟一叶,四方飘荡。不忍想,今宵与你别,明朝在何方?杨柳江岸处处是,物是人非倍凄凉。晓风残月我相伴,良辰美景无人赏。
忍不住一声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别后身孤单,前途两茫茫。对我来说都已不复存在!没有你的日子,我的生活将最没有滋味!六、尝试背诵
师:这首词意境哀婉,真切动人。请同学们一起来尝试背诵这首词,在背诵中深入领会词的意境。
七、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诵读来意会全词,那么下面我们要以讨论的形式来言传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体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