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

2019-07-01

有意味的是“至情”不仅使绛雪自省,也进化了黄生的心灵。黄生一开始还是有庸俗气的,还是有点轻薄,他一看到美丽的女子就偷看,就“暴起”“追过短墙”。和香玉结成连理后,又“每使邀绛雪来,辄不止,生以为恨。”“得陇望蜀”,好象对香玉的爱情并不专一。后来,香玉死了,绛雪来吊,他对绛雪讲“无福可消双美”,可见他还是想消受“双美”的,一种占有欲跃然纸上。可是,他听了绛雪的正言相告:“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相见之欢,何必在此”。绛雪这种深沉的感情感化了黄生,使他化庸俗为高尚,化鄙亵为纯洁,使黄生的心灵得到了难以言喻的后难为继的洗涤和净化。

《香玉》篇中,更难忘的是绛雪,她是一个“冷美人”。香玉如此描述绛雪的性格“绛姐性殊落落,不以妾情痴也”。她的所作所为也确实不是一个寻常女子所为。她和香玉对男人的看法不尽相同,香玉认为只要是“骚雅士”(有才)就可以“无妨想见”,托付终身。而绛雪却认为男子不仅要有才,更应该是“固至情人也”才肯“入室”,以身相许。同时,她对男女爱情的态度也和香玉有区别,香玉是慕才钟情与黄生,“遂相狎”。“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而绛雪知黄生“固至情人也”,始属意与黄生。但她认为男女相爱可以“以情不以淫”当黄生“欲与狎”她则认为男女“想见之欢,何必如此”,她和黄生在一起总是“至则宴饮唱酬”仅“慰君寂寞耳”。她和黄生的爱情更着重于精神上的结合。同时,她在处理友情、爱情时也与常人不同,她在香玉死后,在黄生深情的感召下,在香玉的托付下,取代了香玉的位置,绛雪自己也说:“日日代人作妇”,这时她是黄生的妻子,是香玉的“替身”,是第三者,是一个胜利的第三者。但当香玉死而复生,她又退而为友,同时,心中依然保持这份爱情,忠于友情,至死与黄生、香玉共守一生,同生同死。在她的身上,折射出蒲松龄对男女关系的深层次的人性的理解。因为,封建思想强调“贞操”,女性一经与男子发生性关系,如果不成为夫妻,就是大逆不道,是要受到万世唾骂的。而绛雪恰恰不同,她在黄生“至情”的感召下,觉得应该成为他的“妻子”,给他以精神上的慰籍,而不计较名份,发生过性关系的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朋友,该是妻子时是妻子,该是朋友时是朋友,妻子和朋友是可以转换的,何时转换,主要由情决定,这与封建贞操观大相径庭。绛雪这个“至情至性”的女子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今天,也具有“惊世屏俗”的意义。

时代已进入了21世纪,随着人们对爱情的质量追求,会对男女爱情中“情”的理解赋予新的内涵,但是“至情至性”,追求真情永远是爱情的主题。所以,《聊斋.香玉》中所体现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对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具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第三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特点的学习及课后作业处理

教学过程

一品艺术特点 

1情节曲折,富于变化

①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changhuang)奇中有曲,曲中有奇。

②“冷”、“热”、 “温”三种色调结构全篇。黄生的孤寂是“冷”, 香玉的婉转妩媚,感情挚烈是“热”; 绛雪为耐冬所化,友善清雅,贞操自持是“温”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