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

2019-07-01

四 问题3《聊斋志异》的特点什么?

⑴《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⑵《聊斋志异》受广大读者喜爱,既因为其谈狐说鬼,更因为其充满人文关怀。跟其他古典名著相比,《三国演义》写兴王图霸帝王将相,《水浒传》写杀富济贫英雄传奇,《红楼梦》写诗意享乐贵族男女,《西游记》写踢天弄井神魔妖怪,这些离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比较远,而《聊斋》关注的是中下层老百姓,特别是关注女性。蒲松龄是写女性的行家里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更加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写过的禁区,塑造出一个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五 问题4  《香玉》一文的内容是什么?

这是一个香艳而凄美的故事。一个姓黄的书生坐在崂山下清宫里读书。院里有几棵耐冬和几株牡丹。一天,黄生看见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丛中若隐若现,后来又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女子。于是他对白衣姑娘顿生爱慕之心。并且作诗数首以寄相思之情。终于感动女郎并与其成其好事。

女郎告诉他,自己叫香玉,红衣的叫绛雪。有一天,园里的一株牡丹被买走,黄生方知香玉是花精。后来,黄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诗悼念香玉。

终于感动花神,让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长的时候,绛雪就陪黄生读书。最终,香玉完全恢复,和黄生过上了夫妻一样的生活。XX年后,黄生死去。他死前说,我死了会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红色花芽,长五瓣叶子。果然如他所说。3年后,道士的徒弟把黄生化身的牡丹砍掉,随后,园里的耐冬和牡丹相继徇情而死。

六 理清结构 

相恋

清宫相遇

互诉心曲

结为连理

相别

香玉被迁致死

绛雪以友相伴

魂归

香玉复活

黄生痴痴等候

和洽相处

殉 情

三人同逝

第二学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过程

㈠ 词语学习

㈡句式学习

㈢人物形象分析   

香玉等是为爱而生,因爱而死的女子

绛雪,她是一个“冷美人”

黄生是“至情人”和“骚雅士”

《香玉》象《聊斋》中其他的作品一样,它首先具有神奇性,这种神奇性及突破了自然,又合乎自然。牡丹,耐冬这些植物能变成美丽的女子,勇于追求心心相印的情人,生死不渝,死了可以重生,生了又可以重死,植物的“异化”中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似乎不在存在,植物“异化”后的人性美是何等的神奇。

其次,是它的优美,它的回肠荡气,摇曳多姿。全篇围绕香玉,绛雪生的生生死,悲欢离合的故事,象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对人物来说,它与《葛巾》的硬派不同,而是温柔缠绵,一往情深生死相依;就结构而言,以诗为线,“空山人一个,对影自成双。”情景交融,灵动优美。

《香玉》的特色不仅在于此,更动人的是它能透过历史的帷幕,展示人类情感生活的美丽,这种“人性的美丽”净化了人的心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至情至性,惊世屏俗。

《香玉》中,蒲松龄对书中主人翁的爱情的描绘投入了浓重的笔墨。而这种生死相依的爱情是以“才情”和“至情”为前提的,篇中反复强调的是“才”与“情”。黄生如果不是对香玉、绛雪“爱慕弥切”,也不会“女郎忽入”。但是,只是一往情深,唯愿白头到老,而胸无半点文墨,愚钝不文,没有善于表达“无限相思苦”的文才,那也无济于事。因此,“至情人”和“骚雅士”是黄生获得香玉和绛雪爱情的两大法宝。不仅如此,蒲松龄在作品中更是强调了“才气”和“至情”还是心灵和人际关系的两大法宝。尤其是“至情”,黄生原不知香玉和绛雪是花妖,是得知蓝氏掘走了“白牡丹”,才知道香玉乃是花妖。但他并不以异类而震惊,厌恶,而是“怅恨不已”,“怅恨”的是恨不早知,未能及早的保护,这是真正的爱情。又听说牡丹到蓝家后,“日就萎瘁”,以至凋谢,他就“恨极”,作哭花诗五十首,日日临穴涕清。这种生死不渝的深情,才改变了绛雪的“年少书生,什九薄幸”的看法,净化了绛雪的心灵。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