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

2019-07-01

2精粹而丰富的语言

3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特点

二、课后作业处理

三、测验

四、材料: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香玉》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朝诗人元缜为悼念亡妻而作。直到现在,这句经典之语仍为痴男怨女们奉为爱情箴言。  

  前一阵子央视热播的《京华烟云》,剧中的曼尼,为亡夫痴心守寡,可谓苦不堪言。但她认为能为一个深爱着的人守寡,是件幸福的事情,并誓欲就此守身,终老一生。这个曼尼又何尝不是第二个香玉呢。古往今来,类似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无数个恋爱中或未曾恋爱之人对爱情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

  可是,如果我们把视觉放在当今社会,又有几人能够认同这种被某些人称之为“死心眼”“迂腐”“病态”的爱情呢?随着西方性解放的到来,我们周围的人们讴歌的已经不是这种老掉牙的忠贞不渝。所谓“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也逐渐为人们所淡忘。于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演变成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 “一夜夫妻百日恩”变成了“刺激的一情”等等;于是,浪漫的爱情顺理成章的成了释放肉欲的托词。所以,对于如香玉者,人们除了不胜唏嘘之外,最多也就是一时的感动罢了。当然,这种爱情观并不能消减半分爱情的魔力和神圣,毕竟,持这种观念的人还是少数。因为,爱情,永远都是催生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事实上,无论人们对爱情的看法如何变迁,都不能稀释爱的浓度。而测量爱的浓度的仪器,也并非是生命。所以,人们对香玉用生命去倾诉和表达爱的方式,有了怀疑和否定。尽管,在感情上还是会被这种方式所感动。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文化的相互渗透,人们在思想上留有更多的空间去吸收和容纳新的思潮和感悟。所以人们学会了更理性的处理爱情中的高潮与失落,欢乐与痛苦。尽管如此,爱情就是爱情,她终究是人们心中最美好,最浪漫的期待。虽然现在多了些如上述所言的玩世不恭的爱情观,可事实上并没有减少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我们的周围,不是经常也会发生某某为情所困,跳楼自杀的事件吗?不是也能看到相爱一生的白发夫妻吗?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经久不衰的见证啊。

  诸如香玉等为爱而生,因爱而死的女子,确实令人敬佩,因为她们的忠贞、专一和执著;反而言之,诸如陈世美之流,当然为人们所唾弃,因为他们或薄情寡义,或风流成性。这对纯洁的爱情来说,当然是一种严重的亵渎。在这些人眼中,“白头偕老”或许就是空中楼阁,是秋天的童话,虚无缥缈,甚至幼稚可笑。这不能不让至情至圣之人为之扼腕。如此对比,我们当然更倾向于香玉的坚贞执著。可是,如果,能够更好的活着,更好的善待自己,甚至重新找一个善良的伴侣,然后把逝者埋在最深最深的心底,我想,这对活着的人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对死去的人也未尝不是一种安慰。

  现实中的人们,在对爱情保持浪漫和激情的同时,不会也不应忘记周遭的人们,尤其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位男生因为追求一个女生而未得,终日颓废消沉,虚掷光阴,甚至萌生了一死百了的念头。可最终,家人的爱和朋友的关怀使他猛然醒悟,他知道了活着并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或者自己。所以,我们说对爱情,还有更积极的追求和表达方式,为什么一定要拼掉自己的身家性命呢?相爱,是一种缘分,拿起来、放下去都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只有更好的活着,才能把世间的爱情演绎的更完美,更热烈。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