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二)
2019-06-27拿着一瓶二锅头和包装精美的皮带,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里。送皮带,真讽刺,他又要抽我了吧?
“爸,今天是父亲节,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我不动声色道。他愣了一下,慢腾腾地拆开了礼物。出乎意料,他没有勃然大怒,只重重地叹了口气:“今天你妈不在,跟我喝一杯。”也好,壮壮胆。
可怕的寂静,只有酒杯碰撞声。两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亲,幽幽地说:“爸爸,我……我……我爱你……”极轻极快地带过,也不知他听到没有,“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你那条皮带快断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喉咙里冒出一句:“今天考试考得不错……”我的眼顿时热了。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点……”说罢也举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里……有爱的泪,是甜的……
一声“我爱你”化解无数情……
点评:本文通过父子关系由隔膜甚至对立到一声“我爱你”的语言表达而沟通了心灵、化解了情感障碍的描述,说明了语言的重要作用,颇有深意;描述也较为真切生动,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是一篇较好的作文。有时候沟通很难很难,有时候沟通很简单很简单,从难到易也许只隔了一层纱——“我爱你”。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只要有机会就告诉他们你爱他们,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本文作者,和父亲的关系似乎是冰冻三尺,但一句真情的话,就融化了所有的冰雪。文章感情真挚,引人共鸣。
像农民一样高贵地活着
从来没有哪一天,道德有像它在今日之中国那样稀缺;也从来不曾有哪一天,道德有像它在中国之今日那样被奢侈和挥霍。
如同今夏的荔枝,从昔日每斤十几元卖到了一两元。物贱市盈,人皆得以飨之。满城皆荔枝,满街皆荔枝,从手中到冰箱,从牙齿到肚皮,无处不散发着荔枝的腐败气息。但是,即使荔枝已经腐烂,道德已经苟延残喘,你也大可不必担忧,因为在中国,起码还有一个群体存在,无声无息地在耕耘着最后一片良心的绿意。
这个群体是农民。
谁不曾见过农民?在城市,从阿拉山口到上海滩,从漠河雪原到南海边“一个圈”,中城市,小城市,何处没有农民的身影?建筑工地,游击摊点,大棚破屋,发廊饭馆,电棍下,收容所,农民无处不在,如影随形。新闻报道里,被钢筋穿过命根的,是农民;繁华商厦里,被保安打死的,是农民;地下私窑里,被瓦斯爆亡的,是农民;窗口望出去,占据你视线的,是农民;公交汽车上,擦过你肩头的,是农民;炎夏烈日里,浑身汗味窜过来,窒息你呼吸的,是农民……高空中,煤窑间,垃圾里,农民像苍蝇一样,遮不住,埋不尽,压不垮……
然而,我们鄙视农民,经意或者不经意,下意识或者无意识。
几千年的文化里,农民一直就这样被鄙视着,被牛马着,陈胜吴广败了,知识精英说,因为农民意识;太平天国败了,也因为农民先天的局限性。最新的纲领里写着,先进的政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呢?“像农民一样丑陋!”“你活像一个农民”,诸如此类的语言在城市任何一个角落,从香艳的红唇到宽阔高大的老板椅,像流感一样时髦地肆虐。
骂人骂得厌烦了,不用急,骂人者的银行活期存储着一个随用随取的代替语——民工。农民或者民工,在灿烂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里,第一次变成了一个被高频使用的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