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第一课时

2019-06-27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理想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普遍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3.作家作品及有关常识
屈原:______末期______人,杰出的______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的作品计有《______》、《______》、《______》(11篇)、《______》(9篇)、《______》,凡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4.整体感知
(1)听录音:听时注意圈点标记
             听音乐,感受文字,感受诗情、诗韵
(2)诵读要领 :朗读是声音和情感交融的艺术,叙事文章的诵读需要主义把握人物的性格,读出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语速。“言为心声”,语言最能表达人物的心灵世界,在诵读时需要把握这一点。
例如:(1)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要读出渔父偶遇屈原是看到他形容憔悴而流露出的惊奇和关切。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句要读出昂扬之气,傲然之气,一种执无怨悔的决绝,同时还要流露出一种隐隐的豪迈之感。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句语调抑扬顿挫,几处反问语气要语调宜高,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
5.研讨文本
1.第1、2段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重点字词:颜色、形容、是以、见、凝滞、淈、而、餔、歠、酾、高举
重点句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3)概括段落大意,落实文言语段翻译
课下练案

1.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憔悴(   ) 餔糟 (    ) 歠醨(    )
汶汶(   )三闾(    ) 鼓枻(    ) 莞尔(  ) 濯缨(    )
2.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