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2019-06-20

点拨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视而不见。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座。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置之坐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一、中心主旨
本文所写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
下的悬殊,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作者通过描写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二、写作特色
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这里说说樊哙。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具体表现为:①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护自己。②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③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④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3.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
三、结构图解
 
四、文白对译
沛公 军霸上,未得 与项羽相见。沛公 左司马曹无伤使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 王关中,使 子婴为相,珍宝尽  有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做关中王,任命子婴做相,珍宝全都占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 军!”了。”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败沛公的军队!”沛公:即刘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