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在信息不畅通的时代,景公获得有关东阿的信息肯定是只能靠身边的人,即权贵。他们的话直接影响到景公对晏子的评价。第一次这个人肯定是诬陷晏子把东阿治理得很糟糕,根据课文里“治而乱”,“大诛”等可知。第二次肯定说了很多好话。
(3) 你怎样看待晏子的第二次治理。(引导学生争辩),这样做好吗?(一场小的辩论赛,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再次出现小高潮)
明确:好, 是让国君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认识到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谏得有技术,聪明。事实胜于雄辩。用摆事实的方法说得景公心悦诚服“东阿者,子之东阿也”。(点出晏子是聪明,机智的)
不好,以牺牲百姓的利益和幸福、国家的安危,知错就错为代价的,不敢恭维。
10.再读课文。
11.拓展延伸:你从《晏子治东阿》这一故事想到了什么?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相似的现象吗?(言之成理即可)(幻灯片6)(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有以下:
(1)判断或评价时,不能听从单方面的信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待人才、贪官、虚假广告等)
(2)执政是为民还是为权。(特权)
(3)要以民为本。
(4)不能在损害百姓利益的前提下搞政绩工程
(5)评价官员应该有一定的标准
12.布置作业。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我们今天从齐景公和晏子的身上可以得到不少的启发,请你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800子)(幻灯片7)(趁热打铁,培养学生作文表达能力,巩固课堂成果)
九。板书设计:
晏
前 好—被责备
子
治 晏子请辞——景公道歉, 留用晏子
东 后 差—受恭贺
阿
人物形象:智慧多谋,能言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