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杂谈

2019-05-26

 

【广东省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 钟宝团】
〖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在讲授鲁迅的小说《药》时,我首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人血馒头治病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药》,就是写人血馒头治病的事。这样的课堂提问,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急于渴望了解事情经过和结局的悬念心理,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又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我首先让学生搜集所学过的有关描绘“荷”的诗句(如“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并发言说说自己想象中的“荷塘月色”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这样导入新课,极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安徽省宣城市第四中学 彭义铭】
〖浅谈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识深意”是指细读原文后,深入思考,领悟作品、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等。
“识深意”需要科学分析来实现,分析时又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究竟谁是谁非,这与感悟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都是密切相观的,不能一概而论。感悟内在的思想情感,要通过分析外在的材料内容,抓住材料内容的实质才能完成。这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边分析,边指明分析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是完全可以领会的。科学分析还需要熟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比如,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要领悟作者“淡淡的喜悦夹着淡淡的哀愁”的思想,就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矛盾,并由此推及当时一般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四川省南充市第十中学 李 斌】
〖不“教”语文〗
勾,即勾勒,勾玄提要,以明快的线条表现对象,不求细腻而求简练,不求周到而求概略,像长空一线,像孤鹜掠水。把教材或自己的授课内容用简单的线索勾勒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去丰富,去完善。如教《荷塘月色》,作必要的介绍之后,把授课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美--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然后让学生去朗读、自学或自由讨论,要求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作出批注,或写成鉴赏文段,一节课后收作业。给学生指条路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结果产生很多备课中没能想到的东西。有个同学谈语言的“新而不失自然”,例举“路上只我一人,背着手踱着步”与“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两句,说前一句如说成“路上只(有)我一人”,就显得死板了,后一句如把“裙”改成“裙子”也失了雅趣,就很有见地。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青龙职业中学 赵廷春】
〖中学语文美育五法•吟咏陶醉法〗
清人朱光潜在谈他读李白诗《经下邳桥怀张子房》的感受时说:“我十几岁时就爱读这道诗,常常高声朗诵。朗诵时心情是振奋的,仿佛满腔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是读到最后“唯见碧流水”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仿佛自己心中也有无限的豪情胜概。叶圣陶先生说“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无论兴味方面感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一位教师教《荷塘月色》,要求学生闭目静听,他用抑扬顿挫、充满情感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里。他还配合这篇课文选读并配乐录制了一些写月,写月色,写赏月的古今诗词散文的名篇,组织了一次在公园里静夜赏月的班会活动,学生完全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