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一)
2019-05-15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教授分析认为,“神舟”五号的发射虽然不能立刻带动宏观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但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不管是古代人类从非洲向高纬度地区的扩散,还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每次人类突破自己的生存空间,都会带来一次经济的飞跃。
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举国欢庆,民心沸腾。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它标志着我国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它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夺取新的胜利。
神舟专刊一:“神舟”靠岸
本报记者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神舟”五号成功返回
本报记者乐倩、通讯员唐文俊自北京航天城报道 北京时间10月16日早晨6点23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披着巡天60余万公里的征尘,自天外归来,他的首次太空之旅历时21个多小时。在绕地飞行14圈后,“神舟”五号飞船按照预计时间正点着陆在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境内阿木古朗草原主着陆场。其实际落点为东经111度29分,北纬42度06分,距理论落点相差仅4.8公里。
返回段前一小时:地面发出“天气预报”
16日凌晨4点半,距离进入返回段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神舟’五号,我是北京,你的情况怎样?”北京中心再次通过天地通话系统与航天员杨利伟进行沟通。
“北京,‘神舟’五号报告,各项身体指标正常。”
“‘神舟’五号,下面通报主着陆场天气预报——风向:偏西风;风速:每秒4到6米;地面气温:零下2度到0度。”
“‘神舟’五号,我是教员。飞船即将返回,出了本测控区后,请将舱内物品固定好;注意,请调整好座椅束缚带,关闭好面窗,取出手持仪表板拿好;有问题及时报告。”
“‘神舟’五号明白!”
指控大厅里,天地对话的声音阵阵回荡。大厅正前方,标示着飞船飞行时间、北京时间、返回时间的大屏幕上同时在不断地跳跃着各种飞行控制的理论数据。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和各系统专家正密切关注着飞船回收前的各种技术状态。数百台终端显示屏上用图形、表格、曲线组成的三维视景告诉人们,航天员和飞船各项指数都相当正常,已经做好了返回的一切准备。
返回段:动作分秒不差
5点33分,飞船进入了最为关键的返回段,大家的心又都被揪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变化。
5点35分,飞船第一次调姿。
5点36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5点36分,飞船第二次调姿。
5点38分,飞船返回的制动发动机点火。
5点59分,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6点07分,飞船回收的主开关接通。
对照手中的预定飞行控制计划表,记者不禁暗暗惊叹:整个返回段,每个动作都是分秒不差。据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主任席政介绍,飞船返回段是整个任务中最为紧张的时段,所有的控制时间都是以秒计算,留给北京中心处理应急的时间只有10秒。一旦判断失误、操作失误或口令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出现灾难性的故障。如果调姿不到位或是发动机不正常,就要果断中止返回。“不过我们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席政紧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