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1

2019-05-15

语言特色:质朴无华而又惊心动魄,简练精要而又深挚动人,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前面叙述为主,后面议论为主。文句富于变化,尤其是第四自然段。

《五人墓碑记》 (叙事散文
张溥 了解明末东林党、复社、苏州市民反对阉党暴动等历史背景。分析评价该事件中义士 “激于义”的精神。 构思:文章分为三部分:首先总介绍“五人墓”建造的目的和经过;主体部分介绍“事件”发生经过;第三部分议论评价“五人”义举的意义:“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写作特色:叙述议论的有机结合;对比手法(“五人”之死与其他人之死、“五人”义举与“缙绅”失节、“五人”之死与“高爵显位”的下场对比)。

《品质》
(小说)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 
了解高尔斯华绥及他的创作《福尔赛世家》。认识和学习底层劳动者诚实敬业的道德品质。学会关注下层普通人的生活和感情。 构思:小说以“我”为引线穿针的人物,通过我介绍鞋匠格拉斯。开头写“我”印象中的格拉斯及他的鞋店,设置疑问(“悬念”),引出故事。主体部分写“我”从年幼开始的与格拉斯的几次交往,通过交往写格拉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生意清淡、店铺缩小等)视制靴为事业、诚实道德品质为生命,重点写他的制靴手艺高超、他哥哥死后、店铺缩小后的交往、最后请他做靴三件事。最后通过别人介绍格拉斯病饿至死坚持制好靴的结局。
艺术:白描手法的运用,环境、人物刻画。“我”的穿针引线作用(类似鲁迅《孔乙己》中的“我”)。

《老王》
(记人散文)
杨绛 
了解钱钟书和杨绛。
关注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学会关心人、同情人。 构思:可联系人教版初中八上第二单元写普通人的文章(其中也选入本文)教学。文章通过“我”与老王的几次交往,写出了“我”观察、感受到的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良。本文中的“我”与前文中的“我”不同,本文中的“我”是真实的人,在文章中不仅穿针引线,还起到衬托、见证的作用。试比较两文中“我”的不同作用。
写作特色:学习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法。

写作实践 人物评传写作:人物评传、人物传记、记人散文三者都是写人,但有区别。人物评传包括“传”和“评”,“传”(记叙)要写出人物经历、事迹、性格,可以有详有略,突出重点;“评”(议论)要客观、精当。人物传记主要写经历、事迹;记人散文则围绕一个中心,写出人物几个片段或事件,写法也较灵活,如必修二中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孙犁的《亡妇逸事》及本册中杨绛的《老王》。结合课本提供的话题写作人物评传或写人散文。

附:
关于《诗经》中的“比”、“兴”、“赋”与《离骚》中的“比兴”手法。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项是指《诗经》的分类,后三项指《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关于“六义”,自古至今有许多解释,一般引用朱熹《诗集传》中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赋”的表现手法是铺叙直陈(汉代出现的“赋体”,基本上用铺陈手法,故名)。“比”即打比方,用形象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兴”即起兴,即见到一事物,引发心中潜藏的感情。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