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2

2019-05-09
在《琵琶行》中,诗人主要是通过点拨弹奏者的感情,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是读者与之同喜,与之同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试弹琵琶义蕴育着自己的情思;“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女弹弦过程就是抒情过程;接下来“拢”“挑”“收拨”“画”,这是弹奏的指法,不仅写出琵琶女技艺的熟练,更是借弹奏过程动作的变化,写琵琶女内心感情的波澜。弹者投入,听者亦是入情,“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江洲司马青衫湿”琵琶女弹出“同是天下沦落人”的心声,引起诗人、客人感情的共鸣。⊙注:此处论及的情感烘托,其实也属于情感美内容。⊙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a、 诗人是音乐大家。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3.播放背景音乐,反复诵读,并按演奏的内在顺序理解背诵全诗。三、结语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篇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伤口,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堪称是我国古典叙事诗代表作(如《长恨歌》《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读来仍然感人肺腑。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四、作业1.比较李贺《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不同之处。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2.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描摹音乐,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越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探究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情趣。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