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大家能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作答吗? 生 因为“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生 因为在奥斯维辛让人感到窒息。 生 在奥斯维辛没有上帝保佑。 师 好,请同学们推选一位代言人为大家总结陈词。 生 我觉得作者多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除了呼应前文之外,还为了突出文章主题。意思是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这些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那些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这样就揭露了纳粹德国的罪恶行径。 师 请同学们把掌声献给你们出色的代言人。课堂小结 师 本文用了一连串的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了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了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貌似平静的话语背后表现出对纳粹的深刻揭露。纵观全文,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结合你们上回完成的剪报谈谈看法。 生 一般的新闻报道很客观,很少有个人情感的抒发。 生 这篇报道很感性。 生 这篇报道主观性很强。 生 这篇报道把眼光放在参观者的内心感受上。 生 文章直接描写作者的所见所感。 师 同学们的思维很敏捷,眼光也很敏锐。此文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用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见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罗森塔尔这篇作品能成为新闻史上的名作实至名归。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文51页“研讨与练习”第四题第2小题,倾注你们的情感,发挥你们的想象,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记者参与程度
定义
作品
旁观者(零度写作)
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
作为参与者
直接描写所见所感
《别了,“不列颠尼亚”》
纯主观性
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当成主要内容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拓展阅读
董建华在就职典礼上致辞 新华网香港XX年7月1日9时08分电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上,董建华在宣誓就职后致辞。 董建华在致辞中回顾了过去5年香港走过的历程和当前面临的境况后说,香港的发展方向相当明确,必须要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巩固和发展其国际金融中心、商业服务、信息及物流中心和旅游中心的地位,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提供高增值的服务,推动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