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

  3、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教学重难点】

  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3、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学生自读课文

  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识记重点字词: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 气势磅礴 回肠荡气 聿 闱乡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学习字词,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欣赏”,学生听读,并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2、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讲台上复述。

  3、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或对照教材也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查看全文

《新闻两篇》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新闻两篇》教学设计 篇1

  学习重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l、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把握新闻的诸种要素。

  2、探究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一气呵成的。

  3、理解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语言。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阅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全文内容。

  2、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3、学习写作消息,报道身边小事。

  知识讲解: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阌乡wén襄阳xiāng绥靖suíjìng鄂豫区è高屋建瓴líng

  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杜聿明yù宋希濂lián

  2、辨识下列词语的字形、意义并学会运用。

  气势磅礴回肠荡气高屋建瓴锐不可当阻遏前行负隅顽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高屋建瓴:从房顶上往下泻水,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

  磅礴:盛大。

  诸:众,许多。

  遏:阻止。

  绥靖:安抚,平定。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 重点分析

  1、“渡江战役”背景及写作本文意义。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攻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的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

查看全文

《新闻两篇》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新闻两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一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

  一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 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 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

  中路军

  西路军

查看全文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篇1

  学习重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l、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把握新闻的诸种要素。

  2、探究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一气呵成的。

  3、理解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语言。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阅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全文内容。

  2、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3、学习写作消息,报道身边小事。

  知识讲解: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阌乡wén襄阳xiāng绥靖suíjìng鄂豫区è高屋建瓴líng

  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杜聿明yù宋希濂lián

  2、辨识下列词语的字形、意义并学会运用。

  气势磅礴回肠荡气高屋建瓴锐不可当阻遏前行负隅顽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高屋建瓴:从房顶上往下泻水,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

  磅礴:盛大。

  诸:众,许多。

  遏:阻止。

  绥靖:安抚,平定。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 重点分析

  1、“渡江战役”背景及写作本文意义。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攻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的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

查看全文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
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
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
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
【教法】
传授、点拨、讲练结合。
【学法】
自主、合作。
【教具】
传统、powerpoint 投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朗诵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教师提问:作者是谁?什么身份?由此可以说明什么?
背景介绍: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谈判,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
教师提问:这是一篇新闻。同学们知道新闻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新闻特点:真实、及时、简明)
二、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填表(投影):
引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按照“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来报道?
明确:一是按照渡江的时间顺序;二是先写西路军是因为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放在一起写方便分析,语言更精炼。
2、划分出报道三路大军渡江作战情况的层次。(答案详见课本。)

查看全文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3

1.新闻两则
【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能力目标】
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重点难点】
1.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设想】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层次。
3.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4.教学时数:2课时
【人教八上】
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1.(配乐朗诵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