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字·罪与罚──《记念刘和珍君》创新必修一

2019-04-08

    (交代写作缘由:记念流血者)淡红的血色①②

    血痕

    第三、四、五部分--------喋血

    (遇难的实况──“罪”)血污

    血痕

    第六、七部分----------血战

    (总结教训──“罚”)淡红的血色③
 

三、具体研习课文

  1、学生默读第一、二部分,揣摩作者感情:

    记念死者──悲痛

    痛斥论客──悲哀

   ⑴ 写作缘由:控诉当局──愤怒“悲愤”

          激励猛士──哀痛

          唤醒庸人──悲哀

   ⑵ 学生诵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三段、第二部分第一段,提问讨论:

     “鲜血”为何变成了“淡红”?(血的颜色为什么减淡?)

  2、速读课文三、四、五部分,刘和珍等人的喋血情况怎样?

    血痕(罪证)

    喋血 抨击当局杀人

    血污(罪证)

  3、学习第六、七部分(罚)

   ⑴ 总结历史教训:不赞成徒手请愿,大量的流血牺牲只换来极少的成果。

   ⑵ 提问:淡红的血色怎么又“纵使洗成绯红”?苟活者又为何只看见淡红的血色?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节课目标

  1、探讨两个疑问:见上⑵,鲜血──淡红──绯红──淡红。

  2、研究几个重点文段的语言。
 

二、讨论

  1、“鲜血”为何变成了“淡红的血色”?

  2、“淡红的血色”怎么又洗成“绯红”,最后还是“淡红”?

    提示:

   ① 联系语境。

   ② 关注行文逻辑。

    明确: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