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学案
2019-01-21《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小诗音节琅琅上口,节奏舒缓悠长,这其中的安详和恬静,是否能让您想起肖邦的《f小调夜曲》中所抒发的心境呢?
肖邦是轻灵如风的。在所有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中,他是单乐章的小型曲式的大师。在他的一生中,没有创作过象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这样壮丽而气势磅礴的宏篇巨制,正如王维没有创作过令人荡气回肠的长篇歌行一样。肖邦的24首前奏曲,最短的只有8个小节,最长的不过5分钟,简短的篇幅,并没有影响优美的意境,而是为作品平添了不少耐人寻味的幽雅色彩。与之相似的是,王维所有最好的山水诗几乎都是五言绝句,短短的20个字,音韵宛然,大有以少胜多、尽得风流的“象外之致”; 而肖邦的作品,正如人们熟知的那样,具有浓郁的抒情和幻想色彩,使得他超越其他音乐家而成为当之无愧的“钢琴诗人”。他的玛祖卡舞曲、夜曲和前奏曲,优雅,空灵,柔媚,婉转,洋溢著纯真的气息。在夜深人静时聆听肖邦,仿佛能看见他优雅的手指从琴键上滑过,宛如清风掠过盛开著莲花的水面,让人置身于幽深而奇妙的诗情画意之中。他创作的大量抒情小品,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流畅与洒脱,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空旷与壮阔,更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宁静与空寂,犹如一首首玲珑婉约的绝句,清新隽永,意味深长。无论是他的《降d大调前奏曲》、《e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还是他的《降e大调夜曲》,那些简洁和鲜明的主题,清新淡雅的乐句,淡淡的忧郁和哀伤,质朴平和而又不乏优美的音色,不由让人自然地联想起王维的诗篇《山居秋暝》中描绘的夜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肖邦又是含蓄的。这种含蓄表现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富有节制的幻想色彩,以及他清新淡雅的作曲风格。从这一点上看,肖邦也许是最接近东方古典艺术理念的欧洲音乐家。他几乎从不追求以华丽的管弦乐组合敷陈浓墨重彩,也极少使用复调音乐,而是用淡淡的、如梦似幻的旋律线条简单地勾勒主题,这又与王维山水诗歌的白描手法极为相似。在肖邦的作品中,有一首著名的《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大概各位都很耳熟,它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空寂之美,与王维的绝句《山中》相比,所表达的意境又何其相似: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艺术家生活、成长的地理环境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非同寻常。而大自然正是艺术家最好的导师和最重要的灵感泉源之一。与许多田园诗人非常相似的是,肖邦十分喜爱乡村生活。他的许多钢琴小品,以极其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波兰乡村如诗如画的景色。如果说王维幽雅、恬淡的诗作得益于他的田园幽居生活和辋川的山水美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波兰美丽乡村也为肖邦这位钢琴诗人的作品增色不少。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同胞、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故园的一番描述吧:“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著,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就好象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让人回忆起肖邦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悠扬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