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战国时代的社会背景与屈原的生平,加深了解。
※在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后人大多赞同司马迁及班固的说法。
点 睛 聚 焦
※从一分为二的观念看问题,但应充分肯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节选部分极富变化,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精辟的议论交织在一起,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作者以“香草”、“美人”自比,实则象征自己卓尔不群的意趣。
※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充分理解比喻的含义。
※本诗以大量运用的语气助词“兮”和楚国方言,带给本诗浓厚的地方色彩。
※作者在诗中反复达达了自己高洁情操的爱国情怀。
※作者的行、情、志高度一致。
※《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但是又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应训练主页
基础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苗裔(yì) 孟陬(zōu)
揆余度(kuí) 重之以修能(zhòng)
b汩余若将不及(yù) 侘傺(chàchì)
骐骥(qíjí) 道夫先路(dǎo)
c.蕙茝(huìchǎi) 昌被(pī)
窘步(jiǒng) 踵武(zhǒng)
d.荃不察(quán) 驰骋(chěng)
謇謇(jiǎnjiǎn) 羌中道而改道(qiāng)
答案:a(重:chóng)
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朕皇考曰伯庸(大,美;指亡母)
b又重之以修能(修理;才能)
c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
d来吾道夫先路(道路)
答案:c(考:亡父;修:长;道:向导)
3、填空: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为 言句,《楚辞》则多为 的句子。《诗经》的篇幅 ,结构简单;《楚辞》的篇幅 ,结构 。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楚辞》以 瑰丽多姿著称。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 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兮”字起 作用。
答案: 四 长短不一 较短 较长 复杂宏伟 瑰丽多姿 兮 舒缓语气
4、同“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吾闻穷巷多怪。
答案:c(不得志;a、走完;b、览尽;d、贫困)
5、选出与“将往观乎四荒”中“观”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a(观看;b、景象;c、道观;d、欣赏)
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芳与泽其杂糅兮
与子同泽
长太息以掩涕兮
b 竟周容以为度
以尔车来
苛余情其信芳
芳与泽其杂糅兮
芳菲菲其弥章
唯昭质其犹未亏
步余马于兰皋兮
王于兴师
于嗟鸠兮
答案:c(a污浊/内衣;b而/把/用;d在/语助词/通“吁”)
7、选出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中“虽”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d.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答案:b
提升题:
8、阅渎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