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2018-09-30


中间四节为第二段。诗人通过一些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节末用比喻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这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铺垫。

最后六节为第三段。诗人先回顾历史上成败的教训,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最后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结构图示:



身世不凡





美德修养 忧国忧民 忠心劝告





为国操心



【内容探究】

1.课文中描写香草的诗句多,诗人描写这些物体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作品中写他对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他的志洁行芳,即使在恶劣的处境中,他仍然坚持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不与小人同流合污。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佩戴亲近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加强美德修养,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形象。

2.结合课文内容,下面诗句应如何理解?

(1)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句中用“美人”代楚怀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2)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句中用“昌被”比喻狂乱不羁,写出了对楚怀王放纵糊涂的惋惜之情。

(3)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句中作者用“黄昏”比喻君臣亲密合作,表达了作者愿为楚国再尽衷心的强烈感情。

3.“兮”字在诗中有哪些作用?

※“兮”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延长音;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足;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节选部分看,均用在句中,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在句式角度看,本诗打破了《诗经》的那种以四言诗为主的限制,大大扩充了诗歌的表现能力。

4.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诗句 高尚的品德、爱国的情怀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刚正不阿,赤胆忠心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及前王之锺武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5.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

※诗中常以采集花草来比喻自己美好的追求,以美丽的服饰来比喻自己高洁的精神世界,以“鸷鸟”来比喻自己的才能和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行为高尚、品格圣洁的形象。

【特色析要】
※ 本诗的表现手法有何特色?
  节选部分以叙述为主,融叙事、抒情、描写、说明、议论于一炉,优美和谐。诗人在揭露楚国黑暗的现实,表达自己的美好理想时,用香花幽草,奇妆异服来比喻自己德行的高洁。和楚国君臣的荒唐善妒及时俗的投机取巧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这些“比兴”手法,和《诗经》中的“比兴”完全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设喻的意象华美,意境深远、优美动人,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相关链接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