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二知识归纳与点拨

2018-08-27

3.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中诗人采用整体象征手法,把美国比作一只大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这只船上的船长,当这只大船凯旋时,船长去牺牲了。诗人形象而又鲜明地表现了对林肯的敬仰爱戴和对林肯之死的无限悲痛。诗中还以“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为主句反复咏叹,这样的手法本诗在表现上充分突出了其悲怆的感情。
(四)重点语句的理解
1.“恐年岁之不吾与”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与”就是“不与吾”。与,待,等待。整句话是说:担忧岁月不会等待我。
2.“日月忽其不淹兮……来吾道夫先路!”这几句是屈原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感到了时间流逝之快,唯恐楚国失去大好机遇,君主“迟暮”,无所作为,于是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愿望,希望君主把握住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改变不善的法度,自己愿意为此而作前驱。
3.普希金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时,仍然受到监视,活动没有自由,为什么他还把自己的诗称作“自由的歌声”?
这里的“自由的歌声”指追求革命与进步的思想。沙皇反动政府虽然限制了作者的人身自由,但限制不了他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歌唱。这样说也表明了革命的坚决性。
4.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中的称呼一再变化,这种变化对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诗中称呼一再变化,第一节称呼用“他”,这种第三人称的描写,是对客观现实的冷静陈述。 遥望岸边欢呼的人群,在胜利的号角奏鸣时,领袖却被人刺杀, 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震得国人心如冰冻:人们无法相信这个消息,所以用“他”作了一种事实的描述。
第二节,称呼由“他”变为“你”,是情感的巨大释放。作者回过神后,一腔悲痛啸天而出,呼喊着,拉扯着,希望伟大的领袖能够醒来,“亲爱的父亲哟”,这声呼唤多么像儿女对父母的肝肠寸断、第二人称,便于情感的交流。
第三节,称呼又变为“他”,表明作者已明白这是无法挽回的现实,那种心痛将永留心底, 伟人塑造的胜利。他来不及看到;他开创的自由之旅,行程还刚刚开始, 冷静的思考加上深沉的悲哀,通过“他”这一称呼,表现得格外突出。
(五)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1.本板块学习方法点拨:
⑴抓主旨,觅“诗眼”诗歌的主旨往往通过一句精炼的话体现出来,所以,借助“诗眼”,我们便一下子抓住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从而了解诗的主旨。
⑵体会这三首诗歌的思想价值。
⑶以诵读为理解这三首诗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2.关于诗歌的分类:
按产生的年代 

古典诗歌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 律诗:共有八句,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绝句:共有四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小令:基本形式为单曲单韵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