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学们在回答第四幅图片的孩子的表情是恐惧的时候,我要反问:你怎么看出他是恐惧的,说出你的理由?我要引导:如果他的表情是恐惧的,那他为什么会离着这些尸体这么近呢?再看他所迈的步伐,为什么会是很小呢?如果你们在害怕的时候,你会很从容的迈着四方步吗?我想你们一定会是故意弄出很大的声音或者要快步走,对吗?再看小孩子,他距离尸体很近,步子很悠闲。]
答完这个题,我又有了另外一个题目:那这个小孩为什么不害怕呢?也就是说这对这个小孩的童年记忆会有什么创伤呢?(是不是他在集中营里看到的这种情况已经很多了?在集中营的生活,已经对这个小孩的精神有了很严重的摧残,使他的心灵变得扭曲,变得见怪不怪了。)
总结:看完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摄影者捕捉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如此悲惨,这些 本来可以有正常的生活,有幸福的家,有对美好明天的追求,然而,战争夺走了他们的这一切。
b.第二组图片:
好,第一组图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二组图片。同学们还是按照看第一组图片的要求来看这一组图片,然后回答我的问题。我留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来看图。
好了,大家停下来,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你从图中看出了哪些细节?(首先看共同的细节就是什么?笑容。第一幅图片:记录了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的欢呼场面。要知道,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遭受了十四年的苦难,在画面上有少年、中年和老年,无论对谁而言,十四年都是多么漫长的岁月!他们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第二幅图片:英国妇女的盛装引人瞩目,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生活必须品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妇女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胜利了,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要注意一个细节,黄面的左上角有两位军人在注视着他们。)
好看完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已经注意到了第二幅图片中的军人?那军人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呢?(首先是他们保卫了和平,抵制了侵略,再者呢?是不是他们也不用流血牺牲了?还有呢?是不是他们也被庆祝的人们的欢乐情绪所感染啊?)
你们已经看出了图片中的细节,那你们能不能归纳一下这两幅图片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厌倦。)
好,下面我们再回到第一组图片,对比第一组图片和第二组图片,你会得到什么呢?(启发:第一组图片是表现战争带来的苦难,第二组图片是表现人们庆祝和平,那联系起来,就是人们厌恶战争,向往和平。)
总结:好,第二组图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看完这些图片,我感觉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增强和平意识,自觉抵制战争、抵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这样我们已经把课文中的图片都看完了,大家联系实际想一想,当今的美伊战争、巴以战争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自由回答)
c、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课文:
好,这样,这篇课文我们已经从思想内容方面看完了,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课文呢?
首先,大家回答我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相比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在课文的开头已经讲过了。大家好好回忆一下。(图片的形式作为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