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图片梦工厂(第一课时)
项目
内 容
理论依据或意图
说教材
地位与作用
《图片梦工厂》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二年级《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课的第二单元第一节教材,主要介绍图形图像处理的主要技术及相关知识。
学生在高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地图版必修教材《网页中多媒体素材的加工》,前面也学习了数字化图形图像的存储与表示原理等知识,后面教材将介绍“全景图再创作”、“多媒体创作”章节的内容,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是第一课时,对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具有关键的作用。
根据地图版教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 )简单调整数字化照片的效果。
• 了解图形图像的特性
• 掌握图像的选取、复制、粘贴、缩放、旋转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途径,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对照片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工创作及交流协作、共同探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使学生感受、欣赏数字化图像的美并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活动的态度。
( 2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品格。
根据课标、本课时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
图像的选取、复制、粘贴、缩放、旋转操作。
难点:
使学生感受、欣赏数字化图像的美及产生创作欲望,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活动的态度。
本课时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
、
导入课题
• 你们知道我的孩子长什么模样吗?
例举:文字、照片表达
( 1 )哪种效果更好?
( 2 )图像表达有哪些特性?
欣赏计算机图片作品:
•
( 1 )它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2 ) 想不想加工图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呢?
• 引出课题:
图片梦工厂
—— 从加工照片开始
使学生更容易感性认识图像的一些特性。
激发学生对创作图片作品的兴趣
使学生明确本课时的课题。
说
教
学
程
序
案例探究
、
交流协作
(一)案例一: 1 、观察并指出照片拍摄后的缺陷
( 1 )生活中 , 你有类似的体验吗?
( 2 )能不能加以调整,使它更亮丽、清晰?
( 3 )应该选择什么工具呢?
2 、尝试操作:
相关素材: \\cai\f\tupin\sucai
( 1 )教师演示下载相关素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文件传输”功能帮助解决。( 2 )自主操作、交流协作。
技术学习思维的启动永远从问题开始。
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的学习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容易激发与保持创作欲望,完成任务,从中体验数字化图片的优势。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说教学程序
案例探究
、
交流协作
• 说明:还可以通过 photoshop 工具中的“色相 / 饱和度”、“ usm 锐化”命令调整,使照片更加清晰、亮丽。
3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简单点评。
(二)案例二: 问题情境设置
每当看到我孩子的这一张相片时 , 我就回想起孩堤时代的生活。我生长在农村 , 那时 , 乡野间随处都可听到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但时过境迁,现在再没有听到鸟的声音 , 也看不到鸟的身影 , 心里总觉得有些缺憾…。我们能否通过技术手段,使往昔的 “ 鸟语花香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境重新出现呢?这样或许能得到心理些许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