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2017-07-26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便是常考题型之一。07高考湖北卷、08高考海南宁夏卷和XX年高考浙江卷均对此题型进行了考查。
此题型的提问方式应该为以下几种:
①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本文第*段和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③本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④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主张“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祝福》展示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四、小结
祝福的欢乐景象与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引发读者严肃的思考:在鲁镇人的祝福氛围中,祥林嫂凄惨地死去了,没有引起任何反应!即使是我这样一个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尚且会无动于衷,潜意识里还有一种逃避的态度,那鲁镇的众生呢?他们仍在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的笼罩下“幸福满足”的生活着!如果不破除这吃人的制度,还会有千千万万个祥林嫂!
五、迁移训练
⒈阅读下面的文字,找出其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其作用。
杨过待雕不至,当即观看潭边情景一瞥之间,只见大树上排列着数十个蜂巢。这些蜂巢比寻常的为大,而在巢畔飞来舞去的,正是昔年小龙女在古堡中驯养出来的异种玉蜂。杨过一见,禁不住“啊”的一声惊呼出来,双足钉在地下,移动不得,过了片刻,这才走近巢旁察看,只见蜂巢之旁糊有泥土,实是人工所为,依稀是小龙女的手迹。
他定了定神,心想:“莫非当年龙儿跃下此谷,便在此处居住?”绕着寒潭而行,察看一遍,但见四下削壁环列,宛似身处一口大井之底,常言道:“坐井观天”,但坐在此处,望上去尽是白云浓雾,又怎得见天日?
杨过折下几根树干,敲打四周山壁,全无异状,但凝神察看,发见有几棵大树的树皮曾为人剥去,有些花草畔的石块排列整齐,实非天然,霎时之间,忽喜忽忧,一颗心怦怦的跳个不住……于是纵身入潭,直往深处潜去,那潭底越深越寒,潜了一会,四周蓝森森的都是玄冰。杨过虽不畏寒,但深处浮力太强,用力冲了数次,也不过再潜下数丈,始终无法到底。此时气息渐促,于是回上而下,抱了一块大石,再跃入潭中。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