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祝福》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祝福》教学设计 篇1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育点:

  ⑴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⑵了解小说中任务描写的几种方式。

  2、能力训练点:

  ⑴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⑵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3、德育渗透点:

  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重、难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第二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关于《呐喊》和《彷徨》。

  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序幕:写祝福景象。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再写祝福景象。

  3、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⑴初到鲁镇,情形如何?

  ⑵再到鲁镇,情况怎样?

  ⑶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4、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

查看全文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祝福》教学设计 篇1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目标: A、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题。

  B、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的复杂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小说的主题(包括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等)

  教学难点 :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祥林嫂性格的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

  参考资料:《教参》、《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作品研究》等

  授课步骤:

  一、课前预习

  (一)应注意的正确读音

  祝福 暂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胆怯 即刻 谬种 负疚 形骸 两颊

  窥探 荸荠 讪讪 窈陷 洞穴 歆享 牲醴 朱拓 监生

  蹙缩 剥豆

  炮烙 陈抟老祖 间或一轮 捺上花冠 不更事

  (二)应掌握的词语

  书上的:朱拓 形骸 讪讪 窈陷 歆享 牲醴 不更事 间或一轮 沸反盈天

  补充的:暂寓(暂时居住)

  本家 鄙薄 大抵 聘礼

  (三)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 (喧) 烟霭(蔼) 走投无路 (头) 形骸 (骇 劾) 惴惴 (揣 湍)

  (四)要知道的常识

  康有为 四 书

  送 灶 祝福 国子监(监生)

  (五)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

  投机:谈话总是不投机。(见解相同)

  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踌躇:我在极短的踌躇中,想…… (犹豫)

  什么踌躇,什么计划,都挡不住三句问。(犹豫的事)

  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意的`样子)

  俨然:四叔俨然的 陪着。(形容庄重、严肃)

  村庄里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好像)

查看全文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祝福》教学设计 篇1

  一、学习内容概述

  《祝福》是鲁迅的经典作品之一。全篇充满了沉重的气息。不仅有祥林嫂的穷、祥林嫂的苦和意外灾祸的沉重描述,更有封建的礼教制造的压抑的精神氛围。文中故事是较易读的,但要理解故事中的'深层次含义并非易事。

  二、课程标准和课题研究中的相关内容

  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能自主选择恰当地课题,运用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展示交流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三、学习者分析

  xx级自动化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但对鲁迅的主要作品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word、PPT等信息处理工具,会利用bbs进行交流,初步会上网搜索资料。

  四、教学目的

  1、学会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能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2、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简单的文学研究。能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创造。

  3、能联系生活,感悟作品环境,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广播。

  软件:采用《天空教室xp2》制作的网络教学平台。

  2、学习地点:四楼微机室

  3、设计课时:3课时

  4、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六、评价标准和方法

  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查看全文

《祝福》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祝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 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查看全文

《祝福》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祝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 :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课    型:教读。

  主要教法:分析指导。

  教学设想:拟用四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备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天。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一。                                    

  具体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查看全文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22篇)

《祝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 :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课    型:教读。

  主要教法:分析指导。

  教学设想:拟用四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备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天。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一。                                    

  具体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