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划分参考标准:
可按动机:想起荷塘(1)——夜游荷塘(2-6)——荷塘归来(7—完)
按场景:院内外(1)——小路(2-3)——荷塘(4-5)——四周(6)——回家——路上(7-完)
按行踪:出门(1)——小径(2-3)——荷塘(4-6)——归来(7——完)
问题②探究:这个问题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探究找答案:叶、花、香、波、水、月光、青雾、树影、光影、树、山、灯光、蝉声、蛙声。探究指导:找名词中心语。
问题③探究:探究指导:确立思维方向→寻找答案表述→举例证实,探究方向:多角度,动静结合,想象力丰富,修辞运用,意境创设。
问题④探究:探究指导:侧重指导学生探究通感与比喻修辞不同的地方——感官上的互通,然后可以确定其修辞的特点,为了巩固,可让学生再造一个句子,提向,评价。
问题⑤探究:探究指导: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探究:修辞、遗词、意境创设,可举具体例子分析或让学生找例子印证。
问题⑥、⑦:这是文章的难点之一,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是:让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究突破。
a、帮助学生探究作者生活的时代及思想感情状态。
b、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探究。
c、用多媒体提供其他相关资料(程翔《<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朱自清《哪里走》、王瑶《念朱自清先生》、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学·散文》导言)。
d、参考朱自清其他散文作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与学生相互探讨,发现学生找到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线索,教师也应积极思考,互相启发,以利问题的解决。答案可允许有创选性的解读,也可以从纯文学角度回答。
有这几种解读可供参考:一、“1927年7月”表时作者对政治不安的担忧。二“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妻已睡熟好久了”说明妻始终不解作者心情的变化。三、引用《采莲赋》、《西洲曲》说明作者借古代美的诗文以消愁。四、作者生活面临困境,所以心中不宁(资料查阅)。五、朱自清性格使然,可观其他作品风格知悉。
问题⑧探究:探究指导:探究课文中有心理感情变化的地方:
不静→求静→得静→不静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再指导学生对阅读进行深化,拓展。通过问题“你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感情有没随之变化?”来完成这个任务。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可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学生互动。这样,教师的情感体验也会在新课程中不断丰富。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到“原来,像朱自清一样,排解不宁静的心情的方法可以如此高雅,别致,月光淡淡,我愁悠悠,思及旧俗,我心幽然,虽然是暂时,但却余时无穷”。
问题⑨探究:这个问题可自由展开讨论,答案也不一定统一,具体可有:自然美、意境美、亲情美、语言美等方面,教师可有自己的看法。并与学生提出的看法平等对待,师生可互辩,不确定熟是熟非。
问题⑩探究:对于此问题,可让学生充分感受体会,也可让学生写一段自己的评价,可在课后完成。教师可自己表达观点,与学生相互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师生都可以提高各方面能力。
2、小结: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来作小结。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