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教学设计

2017-05-20

有人对鲁迅推崇备至,有人对鲁迅不屑一顾,你是怎样看待鲁迅的呢?
(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争辩掌握学生对鲁迅的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的重心。另外,可以顺势补充一些背景知识,灵活处理背景知识介绍这一环节。当然,这只是很多方法中的一种。总之,此步骤是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掌握学生对鲁迅的了解状况,及时调整教学。)

2.与文本交流
文本是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的平台,离开了与文本的对话,师生就失去了赖以提高的精神和知识资源。
第一读——精读。读字词、读注释,熟悉内容。
(本文多用史料,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在导入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些兴趣,因此在读的过程中要顺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文章,要充分利用注释,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读时要勾画疑难之处。)
第二读——速读。概括内容,画关键语句。
(学生读过一遍后,再读往往容易疲倦或反感。但是这篇文章需要多读才行。由此,怎样激起学生读的兴趣就显得非常关键。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这里采用问题带动法,用问题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是鲁迅生活的一个大发展?
②为什么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
第三读——跳读。细化问题,展开对话:
①为什么说这是鲁迅生活的一个大发展?
明确:它燃起了鲁迅用文学作品打倒吃人礼教、替先驱者助威、推动革命的思想和生活的激情。
②为什么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
明确:虽然鲁迅只是主观上支持新文化运动,但他的创作却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③鲁迅在这之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明确:鲁迅一直抄碑,别的什么事都不管。
④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明确:鲁迅怀着满腔热情回国后,目睹了晚清政府的腐朽、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的复辟、军阀的混乱,又加上不幸婚姻的束缚,陷入了彷徨的境地。
⑤“助阵”的观点表明了鲁迅怎样的想法?
明确:表明了鲁迅当时对提倡白话文的做法没有太大的兴趣。他要坚持自己的创作观点,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⑥作者对鲁迅说要把他写成“人”(见课后“相关链接”一),那么,在作者的笔下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鲁迅也有迷惘的时候,并非未卜先知的导师。他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能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此步骤是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是对文本的一种尊重。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文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学生在讨论中一般都能够解决。)
⑦结合步骤一的讨论,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

3.拓展运用
①寻找其他关于鲁迅的传记对比阅读。
(通过对比阅读,比较不同作者塑造的鲁迅形象和塑造手法的异同。)
②你是怎样看待下列人物的?
人物:苏轼曾国藩拿破仑
(以上只是随意列举几个,教师自己可以列举很多。通过这个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学习运用可靠材料来支持自己观点的方法。)

资料链接
前期的作品之中,《狂人日记》很平凡;《阿q正传》的描写虽佳,而结构极坏;《孔乙己》《药》《明天》皆未免庸俗;《一件小事》是一篇拙劣的随笔;《头发的故事》亦是随笔体;惟《风波》与《故乡》实不可多得作品。……集中有几篇是不能称为小说的,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中国人有一种通病,小说流行的时候,便什么文字都叫小说,这是很容易使人误会的事情。作者是万人崇仰的,他对于一般青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像这样鱼目混珠,我是对于他特别不满意的。(成仿吾《〈呐喊〉的评论》)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