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

2017-05-05

    5.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三、学习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
    ⑴提问注释中词语(回答时要合上课本)
    ⑵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词:
    ①始舍于于其址   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a--n. 深度。穷:a-- v.走到尽头。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v--n.到达的人。
    ⑤火尚足以明也。 a--v.照明.
    ⑥其进欲难,而其见欲奇。 见:v--n. 见到的景象。
    ⑦常在于险远。 a- n.险阻僻远的地方。
    ⑧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弄错,使… 错。传:v-n,流传的文字。名:n- 动,识其本名,说出名称。
    ⑶找出文中的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
    ④此余之所得也。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补充解释
    ①偏义复词:庐冢。
    ②古今异义词:以上、不能、十一、于是、非常、所以。
    ③一词多义,参见课后练习二、三、另补。
    4、疑难句释
    ①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这是一个连锁复句,用“……愈……,愈……,……愈……”来表示这种关系。第一个分句“入之愈深”是条件,第二个分句“其进愈难”是紧承这个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在这里要注意几个分句的主语是不相同的,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余与四人”,因承上省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进”,“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见”,“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这句可以译成这样:进洞越深,那往前进就越困难,可是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