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所以,鲁迅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就必须写点东西,以提醒太多的“庸人”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血债。因为鲁迅担心“庸人”麻木的灵魂随着时间的流驶而忘却历史。这就说明鲁迅正是看到多数“庸人”的愚弱之处,觉得“正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以此来疗救“庸人”麻木的精神世界,他就是这样一个负责任的人。
(通过对这两节内容的分析,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
鲁迅在这两部分的内容中,给我们明确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这两节结构严整,并构成一个整体,为我们交待的写作的意图是提醒“庸人”们牢记历史,牢记血债。表达出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悼之情,对反动统治者的厌恶和控诉,为全文奠定了深厚的抒情基础。
(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讲得有误的地方请大家批评和指证,thank you, everyone ! see you!)。
四、板书设计
正有为“遇难者”写点东西的必要
第2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主体,理解重点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前两节,接下来,这节课接着来学习后面几节,请同学们看到第三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在学习这里的内容之前呢,请大家先朗读一遍第二节要求背诵的内容。下面,请大家看到第三节第1段我们从总体上来分析)这段指出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鲁迅回忆刘和珍的身前事迹。对自己的学生,鲁迅先生奉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悲哀与尊敬”,并强调刘和珍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鲁迅认为自己是“苟话”的,这就表达了作者自责,内疚的心情,反映了鲁迅先生自谦,自我剖析的良好品质,并把这次遇难者的事迹上升到历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
下面一段叙述了刘和珍生前的事迹和鲁迅认识刘和珍君的细节,特别提到像刘和珍这样追求进步的青年,在学校中,被杨荫榆、刘百昭等的残酷迫害。鲁迅在《空谈》一文中说:“这样的辣手,只要略有人气者,是万万预想不到的”。说明反动派迫害学生,是鲁迅根本预想不到的,在鲁迅看来,缘杨荫榆、刘百昭等人是不可能有“人气”的,所以,他对待反动派,则是“横眉冷对”,“千夫所指”。
“我平素想,……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这三句话中,指出了刘和珍“不为势利所屈”,并猜想她“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是,鲁迅用“总该”一词,强调出乎意料。“她却常常微笑、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里两次写到“微笑”与“态度温和”,这样,到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1、深入刻画刘和珍的性格和形象,与反动派的阴险毒辣形成强烈的对比,造成强烈反差,突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再次指出刘和珍人物形象:她是一个不为势利所屈,勇于反抗和斗争。“微笑”和“态度温和”则透出了她的善良与纯真,她的“虑及”说明她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里阐明出刘和珍的形象之后与反动派的险毒构成艺术上的反差,是对反动派的强烈批判。
总的来说,第三节叙述了刘和珍的生前事迹,并赞扬刘和珍的正义感、责任感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同时对爱国青年是“受人利用”的论调的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