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第一课时)


2.能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能充分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和其他方面知识具体理解“人生四种境界”说。
4.课外延伸能针对个人的学习实际。师生共同商量制订“学习卡片”的几个栏目:知识积累、弱水一瓢、含英咀华、让我心跳、浮想联翩、有疑不解、挑战方家等,完成“学习卡片”中的一个子栏目。
三、归纳提要
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要的句子。
教师适时提示:本文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段落结构,就会走入误区。其实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因此全文的主旨句应是: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子。
第2~7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关键句子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第8~12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关键句就是: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四、重点解读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它在文中共出现了13次,这个词就是“觉解”。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③……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觉解”就是觉悟、了解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2.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请结合自己成长的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而我们这个时代有人说是精神贬损,物欲膨胀;理想低迷,平庸泛滥;道德滑坡,“我为圆心”;价值低庸,急功近利。这决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生活中决不可随波逐流,而是要不断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用它来不断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