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案
c.训鸽 细腻 凋谢 意境
d.点缀 颓废 赏玩 蟋摔
答案:a
4.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答案:b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b.郁达夫早年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
c.郁达夫的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d.《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的小说,带有浓重的颓废情绪,毫无积极意义。
答案:d
6.下列语序的顺序已被打乱,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应为( )
①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②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③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④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答案:c
(二)课内阅读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 ,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百天下知秋的 ,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7.在文中 处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
a.点缀 落叶 触觉 寂寞
b.点缀 落蕊 触觉 遥想
c.装饰 落蕊 感觉 落寞
d.装饰 落叶 感觉 寂寞
答案:b
8.体味画浪线句子表现出来的意境。
答案:这段文字像一片飘浮的白云,作者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在娓娓叙述之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这里亦动亦静,有声有色,亦情亦景,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
9.请指出“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一句的出处和含意。
答案:“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语出《淮南子•说山》“以小明大,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意即树叶落而预示着秋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