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案


课文记叙的情况。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通读课文,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句子的点读
三、疏通文意,落实文言基础知识(以学生自渎为主,教师
    点拨为辅,结合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疑难词句的解释:
①秦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      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      私:自己的(事情)。     意:情意。        
 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③乃今得闻教:
   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④函封之:
   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⑤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⑥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给(jǐ),供应,供给。职:贡赋,赋税。
(7)北蛮夷之鄙人:
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四、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
同(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5.诸郎中执兵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7.断其左股
学生回答,明确答案:
    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7.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2)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梗概,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
2、背诵易水诀一段,并说说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
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二、请几位学生简单概括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其他学生补充或教师点拨
明确: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行刺
               缘起。

2/5